样板间 | 岱银集团如何应用和管理“粗细络联”
发布时间:2015-04-15
分享嘉宾: 山东岱银纺织服装集团副总经理 谢松才
山东岱银纺织服装集团纺纱板块有五大生产基地,产品以竹节纱、介入式彩色竹节、弹力包芯纱、长丝包芯纱、长丝短纤复合纱、色纺包芯纱和转杯纺纱等新型结构纱线为主,采用赛络纺、紧密纺、赛络紧密纺等新型纺纱工艺,结合各种新型纤维原料,可满足客户对各种纱线的要求。
粗细络联项目的决策
纺织产业在中国的发展,除了国家政策、环境保护、能源成本等瓶颈,劳动力成本上升与短缺,已成为行业要长期面对的现实,国家政策可以调整,但用工成本只能由我们行业自己靠技术进步来解决。从纺、织、染、服装全产业链看,纺纱目前的的装备自动化水平是能为我们提供减少用工最好解决方案的行业,并且国内纺纱质量水平、品种复杂程度,产业配套能力,在国际上也是最好的,又没有污染排放,所以纺纱行业在国内只要政策调整到位,还是有很大生存空间的。我们在上新项目时主要考虑到今后经五到十年的发展,装备不能落后,成纱质量保持领先,还考虑投资增加与劳动力成本减少之间的关系,经综合评估后决定上全流程进口的粗细络联设备。
纺纱流程中清梳联、自动换筒并条已在行业内得到普遍应用,特别是高速大卷装设备的推广,前纺用工已大幅度减少,用工最多的仍是粗、细、络三个工序,三个工序如何联才能最大限度减少用工?技术上是否可靠?经济上有没有帐算?这是我们大家都非常关注的。
设备的选择
我们新上的粗细络联项目粗纱选用青泽670有内置式全自动落纱装置细纱选用青泽351带紧密纺,有电子牵伸和竹节纱功能自动络筒选用赐来福X5,空调采用洛瓦公司生产的可自控空调系统,粗纱管、细纱管等器材也是进口德国的。主要品种以竹节纱、低支纱为主,产品用于牛仔布、装饰织物等。
1、粗细联形式的选择
传统生产方式中,从粗纱落纱——粗纱车——细纱备用锭——人工换纱——处理纱尾——空管收集——粗纱,在整个落、运、换、回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重复劳动,减少重复劳动就是减少用工。最简单的粗细联,是粗纱人工落纱后,直接装到吊挂运输纱上,通过轨道人工拉到细纱机的备用粗纱纱架处,细纱挡车工换粗纱后,将空管再通过轨道运回粗纱工序。这种方式只是取消了运输车,减少了运纱工,粗纱、细纱挡车工的工作量并没有减少。
真正意义上的粗细联是将细纱每一道纱架与运输轨道相连,将粗纱直接运到纺纱锭位上,每面都有一排备用粗纱,采用整排换纱方法,将快用完的一排粗纱的纱尾与备用粗纱接起来,就可完成换纱工作,用完一排的空管自动整排拉出,再将备用粗纱自动整排运进,换纱工作是在机器运转过程中由专人来做,工作和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挡车工只负责巡回接头,看台面可成倍扩大。
粗纱机的自动落纱机构,可实现自动落纱、自动插空管、自动生头、自动完成粗纱与空管交换、自动处理纱尾,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粗纱挡车工只是负责接头、换条子,工作量减少70%以上。
2、细络联的选择
细纱与自动络筒的选择,要根据所纺品种选择合理的配置。目前自络有纱库型、托盘型、细络联型,纱库型一台车可同时生产多个品种,适合小批量、多品种产品结构,托盘型只能同时生产同一品种,适合批量大,改纺少,品种结构不复杂的生产模式。细络联型式比较灵活,自动化程度最高,但投资也大。是否选择这种形式需要考虑所纺品种。如果生产高支纱,细纱机产量很低,每台细纱机产量需要的自动络筒锭数少,细络联形式就不经济。纱支越低,产量越高,细络联优势越明显。
与普通纺纱流程相比,粗、细、络联带来的效果
1、用工方面
采用粗细络联取消了很多工种,运粗纱工、运管纱工、理管工、粗纱头处理工、粗、细纱落纱工,青泽细纱机采用龙带传动,取消了锭带工,锭子、转承、皮辊、电机免维护,减少了设备维护人员,与国产细纱短车生产流程相比,所能减少的用工,也与生产的品种及产量有关,以月产1000吨产量比较,我们可减少用工550人左右。
2、产品质量方面
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大大减少了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纱疵减少,重量不匀、捻度不匀率降低,条干锭间差减小,不会发生错支现象。生产竹节纱时,竹节参数指标与设定符合性高,生产过程无波动。由于在牵伸机构中我们采用了青泽的赛络紧密纺装置,在保持相同强力指标的前提下,捻系数设计可比传统工艺降低15%。青泽紧密纺采用打孔皮圈式集束装置,在大幅度减少长毛羽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留了2MM以下的短毛羽,这相比网格圈式紧密纺纱,在织布使用时,特别是用作经纱时,染色吸色能力更好,上浆吸浆能力更强,织造效率更高。
3、能耗方面
青泽粗细络联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总装机容量比相同规模国产设备要高40%以上,但因为生产效率高,折单产水平用电量,只比国产设备高18%,增加的耗电包含两方面一是主机加紧密纺以后耗电增加,二是空调滤尘配置高造成的耗电增加,主机耗电与国产设备比基本持平。
4、生产管理方面
设备自动化程度提高、用工减少对生产管理产生的影响,主要是简化了管理。 4.1对运转操作人员的动手能力要求降低了。但要求运转人员对设备的了解更多了。 4.2劳动组织形式不同了。可以更专业化,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比如集体换粗纱,每班13吨的换纱量只需7个人就可完成。 4.3设备的保养方式不同了。与国产设备相比大大简化。 4.4对电器人员的要求要求高了。虽然进口设备的可靠性比国产设备高,但电器部分的软故障还是有的,一旦出现电器故障不能用时排除,将对整个生产线产生影响。
使用粗、细、络联的一些体会
1、粗细络联是目前纺纱工艺流程自动化水平最高的一种形式,。根据我们测算,所生产的纱支越低、产量越高,自动机构使用频率越高,其节人效果越明显,综合效益越高。从投资、节约用工、耗电增加等综合分析,以我们目前的品种结构,当人工费用年支出(工资加保险)达到3.5万元,生产成本与相同规模国产设备是相当的(设备折旧按10年算)。
2、纺纱生产中避免了粗纱直接接触和中途存放,粗纱表面无损伤,零污染。物流系统清晰明了,生产过程缩短,产品品质得以提高。
3、劳动环境改善,员工劳动强度降低。自动化生产对空调要求高,也相应改善了车间工作环境。员工的工作有一部分是监控自动机构完成不好或完成不了的工作,处理一些应急工作,紧张程度和体力消耗降低,对员工稳定是有好处的。
4、对品种的适应性。很多人问粗细络联是不是适合小批量、品种翻改频繁问题。如果只是支数小范围变化,不需要换粗纱,细络联更换品种比细纱短车还方便。我们选择的细纱机采用电子牵伸,所有工艺参数的变更只需在面板上设定,每台细纱机对应一台自络,改纺时无需换管、清车,只要更换钢丝圈就可以。我们生产竹节纱,品种更换频次是比较多的,没有感觉到比短车更复杂。如果需要换粗纱,就和所有长车一样,比较麻烦。
5、毕竟粗细络联应用的还不太多,很多地方还需要完善。因此使用企业还要根据出现的新情况加强管理。特别是粗纱、细纱的自动落纱机构、粗纱自动运输系统,纱管自动交换系统,有异常时还需要人工及时监控和干预,防止出现损坏设备情况。
转自:中国纺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