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纺织工厂 | 纺织工业4.0风乍起,润源经编4.0踏歌行
发布时间:2015-01-01
各位机友,新年好!阔别多日,文帅又回来啦!发自肺腑地喊一声:哈皮牛耶!
当德国工业4.0席卷全球工业界,中国纺织工业4.0如何破?(这话题跳转得有点湍急……)
在2014年12月23日举行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2015年要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加快推进智能制造生产模式。纺织业被列为开展智能工厂应用示范的领域之一,组织实施流程制造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工程。这意味着纺织工业将加速推进工业4.0建设。
据我所了解,纺机行业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在思考工业4.0问题。前不久,在一次企业家交流会上,常州润源经编控股集团董事长王占洪,分享了他对“经编4.0未来工厂”的构想。不过,他的想法只能听出个轮廓,仅供机友们琢磨。若哪天有机会和他见面,我再里里外外了解一番。
以下对话内容有所编辑,由于是企业家之间互相提问,问题都很接地气,水平也较高,并且,还能了解其他行业是怎么看纺织机械行业的——快Look,走你!
用大数据建立“高速公路”
南京斯坦德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永生:云计算平台是企业转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企业数据的聚集平台和应用软件的工作平台,润源经编当初是如何决定从一个传统企业转型做“4.0的未来工厂”的?
王占洪:我一直在不断地问自己,我们企业的竞争力到底在哪里?我们到底想做什么事情?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的目标就是满足客户的需求,基于这个目标,我们结合现代技术发展的趋势,把它与互联网联动起来。这一次的互联网高潮和上一次的不一样,这一次是“万物互联”,什么事物都相互联系起来了,带来的是一次新的经济高潮,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一机会。
南京斯坦德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永生:现在很多企业都引进了一些互联网软件,以期来提高自己的效率,但是这些ERP系统、财务系统、OA系统的数据都是不兼容的,没有“云层”的概念,不能把所有的数据聚集在一块,从而不能检测出风险并提升产品的生产率,关于“云层”的设想,润源经编是如何想到的?
王占洪:纵览世界500强企业,它们经过调研和深思熟虑,都在纷纷涉足云计算,这就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到底是什么来引导企业技术的发展?就是大数据。所以,企业应该抓住这一机会,首先要较快消化这些新技术的功能,第二步就是去思考如何运用。企业家的眼睛一定要盯住新技术,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要早做准备。我们润源经编喜欢做平台建设,创新要快,快就要建平台,作为管理者,就要去建管理“高速公路”,即云计算平台,这样,员工就可以在这条“高速公路”上又快又好的发展。
把员工“边界”无限扩大化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季学庆:以前是个人互联网,未来是企业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这对中国的传统企业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企业要时刻思考我们未来的机会和核心竞争力。以前的企业创新是靠领导来驱动,未来的企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都是靠员工来驱动。
《苏商》杂志社总编辑俞文勤:从润源经编的发展轨迹中,我们窥视出,第一,在产品的道路选择上,它选择的是专业化的道路,越专越深,在保证技术研发能力的情况下又去确保它的速度,加快新产品的更迭速度,这在市场上就是领先之道;第二,平台化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给出的知识的无限性,除了“在册员工”,我们还要增加利用“在线员工”,扩大创新的来源。润源经编优秀的地方就在于它在产品的道路上走专业化,在技术研发和市场的敏感性上它走平台化,这个平台化可以增强它对用户需求的感知,对前沿趋势、技术的掌控,把它的员工无限的扩大化。
常州快克锡焊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戚国强:传统制造企业转型互联网,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请问王占洪董事长,您在创建大数据整合平台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
王占洪:我们现在正进行大量的平台建设,主要就是模块化建设,这是一个过程:从无到有,从有到乱,从乱到有序,再从有序变成优,我们企业现在处于乱到有序的过程。模块化建设是相当重要的,要找准结合点,再制定一个清晰的未来设计。
行业融合中寻求突破
江苏华朋集团董事长钱洪金:三十年来,中国人一直有着朴素、简单的倾向,所以互联网企业应该创造简便、易于操作的软件。对于传统企业而言,当前转型互联网最大的困难就是难招人,其实5年以后,中国的就业形势会很严峻,原因有三条:第一,计算机功能的健全,很多事情都能由计算机直接完成,不需要过多的人员;第二,机器人的普及,我常常对员工讲:“如果你们不好好干,我将来就用机器人替代你们”,当然这只是一种玩笑,但也不排除会成为一种可能;第三,对热门技术的要求,企业都想成为产业中的“苹果”,这就要求更具创新意识的人才。现在,中国有将近一千万家的企业,大家都在竞争,力争做行业老大,这对人才的要求势必会越来越高。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季学庆:未来润源经编将在军工、医疗等领域发力,并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这对传统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突破,那么,润源经编是如何与客户进行沟通的呢?
王占洪:我主要通过参与行业论坛的方式,比如医疗与纺织的交流论坛、军工与纺织的交流论坛,大家一起探讨如何找到新的需求点,捕捉新的商业机会,以此来寻求合作伙伴,做企业一定要扩大视野。国内的传统制造业要如何互联网转型?我个人的观点是,传统制造业这几年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一方面,它们都关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在产品和服务上;另一方面,就是国际化视野越来越开阔,我们要有行业融合的战略眼光。
《苏商》杂志社总编辑俞文勤:大家谈到了两个关键词。第一,国际化,要用国际化的视野来定位企业的发展,企业起步的时候可能很小,但是国际化的视野不能变;第二,技术问题,中国人现在处于一个技术赶超的时代,需要制造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结合,才能由大变强。
与客户需求高度融合
常州市经信委副主任杨军:今天走进润源经编,感触非常深。企业家都想做成百年企业、做成常青企业,问题是如何做成。企业要发展有两个关键点:第一,核心技术,如果你还在做产业链的最低端,你的路肯定走不长,一定要在研发上下功夫;第二,拓展市场渠道,把客户抓在手里,用新的互联网技术改变传统的市场拓展方式。
王占洪:“4.0的未来工厂”就是机械化转向数字化、智能化。润源的未来目标:第一,国际化战略,包括国际化管理、国际化人才、国际化市场、国际化研发;第二,开拓新需求,经编行业不大,但对技术创新要求高,通过创新寻找新机遇,未来润源经编将进入交通运输、航天航空、军工用品、建筑材料、医用材料等领域;第三,与客户高度融合,综合利用大数据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包括客户车间布局与规划、客户生产管理监控与服务、为客户的市场提供信息和平台。
纺织机械是一个传统产业,经编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美国人一天一个创新,中国可能要一个月。润源经编的互联网转型有三个方面:第一,智能工厂;第二,搭建一个行业公共平台,进行资源整合;第三,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我们现在提到“黑灯工厂”,即没有灯的工厂,这在很多先进地区是可以实现的。
《苏商》杂志社总编辑俞文勤:伴随着互联网大潮的到来,未来的企业将迎来一个“新四化”时代:国际化、互联网化、定制化、服务化。小环境需要大路径,企业家更多的应该思考如何进行战略调整。
4.0的“四部曲”和“五步舞”
中国纺织工业正加紧转型升级,一些龙头企业正不断提升智能化水平。未来的工业4.0转型怎么转?
路线“四部曲”: 第一,生产制造的自动化;第二,流程管理的数字化;第三,企业信息的网络化;第四,智能制造的云端化。
思路“五步舞”: 第一,由重到轻。以前做工业的人,先是买土地,造厂房,设车间,招工人,钱投进去了,市场还没找到,现在这种方法是绝对不可取的,而应由重到轻发展,抓住产业的“微笑曲线”,一头抓研发,一头抓市场,走轻资产扩张的新路,如“海澜之家”的轻资产发展就非常好;
第二,由下到上。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企业从线下走到线上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对于传统企业而言,要充分相信线上的力量和空间,不要畏惧线上侵占线下,而是要发挥自身的渠道优势和体系优势展开逆袭,在线上复制和再造一个“自己”,真正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发展、并驾齐驱;
第三,由多到单。单指“单品”,苏商会理事长钱志新教授曾经提出一个“月亮思维”:在众星拱月的明朗夜空中,如果少了那一轮明月,满天繁星只会显得黯淡无光。“月亮思维”其实就是一个化繁为简的单品思维,把一个拳头产品做到极致,才能让企业取得绝对领先的核心竞争优势;
第四,由孤到众。孤独最终走向灭亡。做制造业的人喜欢沉溺于自己的企业围栏中,“躲进小楼成一统”,这样不仅仅让你失去朋友,也将失去对市场的敏锐触觉。企业家要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中走出来,多参加行业活动,多参加跨行业活动,从中研究行业发展的趋势,找到新的机会;
第五,由苦到乐。埋头苦干曾是很多传统企业早期壮大的秘诀,然而时过境迁,现在80、90后已经成为产业骨干,他们崇尚两个字叫“乐活”——快乐工作,快乐生活,苦干的价值观已不适合他们。企业家们也要从“苦干”思维转向“乐活”思维,企业家的心境就是企业的心境,一个快乐的老板将带领着自己的企业和员工一起快乐工作、快乐生活。
王的语录
1、其实没有什么传统行业,只是你要在这个行业中怎么去开拓新领域和新市场。传统行业,只要你加入新的创新元素,就可以创造出一个新概念,会带出一片新市场,那你的新机遇就来了。
2、润源很愿意为经编龙头企业做个性化的产品开发,这样产品开发出来后,先为龙头企业带来效益,其他企业就会对这类产品产生需求,从而拓展出市场空间,延长产品的市场寿命。
3、经编机械的技术升级必然会提高生产效率,将来,可能会实现机器24小时工作、只需要一人操作的美好愿景,这将使生产企业的人工成本大大降低。
4、时时居安思危,不断创新求变。你不去创新,你未来的出路在哪里?润源经编一路走来的体会就是,只有把传统产业做得不传统,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勇立潮头。
5、我们在2012年投资1亿元建立了经编研究中心,创建中国特色的“经编机械硅谷”。近3年以来,我们每年的研发投入一直保持在10%左右。“引领经编行业的发展”是我们的总目标,我们要让中国经编比肩国际经编巨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