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地址:青岛市市北区淮阳路5号

电话:0532-82828816

传真:0532-84899982

邮箱:qdjwfj@163.com

独家报道 | 王树田把脉纺机“十三五”,你不看会落伍!

发布时间:2014-12-19




纺机行业“十三五”规划要重点研究提高产品可靠性




时间过得真快,还有12天,就迎来2015了!2015意味着,“十二五”键入了尾声,“十三五”的前奏依稀可闻。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开启了“新常态”,对“新常态”的各种解读也在2014年蔚然成风,但有一个基本共识——这一次真的与以往不同:走内涵,走价值,走可持续,最后还要“大规模走出去”!在这种“新常态”之下,我们纺机行业该如何踩准节拍、主动作为呢?


12月9日,在昆明召开的“2015年度全国纺织机械行业生产经营工作座谈会”上,我也“踩准节拍”,对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王树田会长做了一次采访。


王树田会长从产业结构变化、行业面对问题、以及“十三五”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对行业的许多论断都鞭辟入里,对于问题也直取要害、毫不隐晦。“金句子”太多,有些我标粗了,特别精彩的就标红了,如下,快看啊!



图为:2015年度全国纺织机械行业生产经营工作座谈会现场




行业结构发生巨变


王树田表示,在“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政府的运作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中国纺织产业也在发生着很大改变,需要企业自己来把握。


就行业规模而言,2013年中国纺机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35亿,第一次突破了千亿;到2014年底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将突破1100亿;按照“十二五”规划目标,到2015年年底,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将突破1200亿。王树田表示,在当前的产业发展状态下,行业“十二五”目标的完成问题不大。



从行业主体来看,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王树田分析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纺机行业以恒天、太平洋等国企为主,这两家国企的主营业务收入占了当时整个行业的60%以上;而现在,95家重点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也仅占整个行业的24.5%,不足四分之一。“纺机行业的主体构成由国企占主体转变为以民企为主体。在市场充分竞争中,民营企业表现十分活跃,而国企在纺机行业的比重已不足5%。”


在产品结构方面,行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棉纺设备产量占纺机行业的40%,现在占比不足20%,“这个变化是相当大的”,王树田认为,“这并不是说纺纱本身的总量减少了,而是其他分行业在快速增长。比如针织机械的快速增长,经编机过去以进口为主,现在以进口为辅;圆机在沿海一带也发展很快;电脑横机系统取得突破,前几年每年销量都突破100亿。再比如,非织造布行业每年保持10%以上的快速增长,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要增加10万吨的纤维消耗量,增长10%就意味着每年增长100万吨纤维消耗量。”


王树田还表示,产品结构变化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低端产品在大幅度减少,可替代进口的高端产品在不断增加;企业的综合素质在提升,海外拓展能力也在增强,中国的产品在国际上有了更强的竞争力,在全球纺机市场的地位在提高。“在加入WTO以前,我们的年出口额最高只达到1.99亿美元,到2000年突破2亿美元;而今年1~10月份,中国纺机产品的出口额就已突破25亿美元,到年底可能将突破30亿美元大关。中国的纺织机械行业开始转向外向型的经营模式。


据了解,就在2014年12月上旬,中国纺机协会组织企业团去了德国、瑞士,考察学习欧洲的先进制造技术,交流“工业4.0”的理念和实践。国内企业家正在快速成长,对此王树田也不无感慨:“现在,我们的企业已经不限于一般化的市场运作,大手笔的国际并购也屡屡引发全球纺机业的震动,比如去年江苏金昇集团收购欧瑞康的纺纱和配件事业部,还有许多企业与著名外企联营,这些合作之所以能达成,都源于我们企业自身的成长和素质的大幅提高,对外企由过去的仰视变成了平视。





三大痼疾困扰行业发展


回顾纺机行业的发展轨迹,在2008年后,行业发展速度由原来的两位数增长变为一位数增长,其中有成绩,也有问题;增长趋缓有整个经济环境的因素,也同样有行业自身尚需调整的痼疾。


王树田表示,中国纺机行业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产品集中度比较分散。“近几年来,产品集中度问题有所改善,但从根本上来说仍是行业的一大痼疾。问题的解决还要靠市场竞争和成熟的资本市场运作。然而,当前我们的资本市场不是很成熟,企业间的信任度也不够,有些企业研发投入很多,但总有一些搅局者,这些都是行业进一步整合的障碍,也是我们未来很长时间内要争取解决的问题。若能解决该问题,定价权、商业规范操作等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其次,企业自主创新力不足也是一个重要问题。王树田表示,目前,国内企业与国外一流企业相比,创新力差距仍较明显。据了解,如史陶比尔、必佳乐等知名外企,大都非常重视企业的科研投入,这些企业每年用于研发的投入大都会超过企业销售收入的10%,从而树立、保持自身的行业领先地位。



“反观国内,行业竞争还很不规范,一些技术还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使得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比较谨慎,主机厂的研发投入比例不高,器材厂投入更少,这就导致自主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尽管行业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分析一下行业各个领域、各个产品便会发现,我们仍处于追随者的状态。”


事实上,在历届“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ITMA ASIA + CITME)期间,“知识产权”的纠纷问题都是令主办方十分头疼的事情。不过,王树田说,随着行业的发展,我们也看到了一个可喜的变化:“以前,大都是外国展商投诉中国企业,而现在海外企业投诉中国企业的案例正逐步减少,中国企业之间的投诉在增加,同时,还出现了中国企业投诉外商的案例,虽然这样的案例还比较少,但我们看到的是中国企业正在不断提高自己自主创新能力和维权意识”。


第三个问题,就是行业情报机构和研究机构的缺失,造成了基础研究力量不够。王树田介绍,其实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对技术投入的力度还是比较大的,“那时我们有专门的行业情报机构,还有行业的产品研究机构,这些机构都是集中了当时行业的优质资源,对行业做前端的研究。”但目前,这些机构已经归的归、并的并、转的转,造成了基础研究力量的流失。


“德国企业为什么能始终保持行业领先?他们在纺织和纺机领域都有研究机构,在大学里头也设有专业课程,而国内除了天津工业大学还设有纺织机械专业以外,其他高校都没有这个专业了。”王树田说。



图为:2014年ITMA ASIA + CITME期间某知识产权纠纷案查封现场



科学分析“十二五”问题


谈及2014年纺机行业发展的成绩,王树田认为最值得一提的还是“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ITMA ASIA + CITME)。


今年ITMA ASIA + CITME展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纺机展,具有标志性意义,中国的参展商和产品给全球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其次,我们展会的国际化程度很高,海外展商比例超过20%,相对于国内其他同类展会来讲,国际化程度要高出很多,海内外展商对观众的质量和我们的服务都很满意。这都是一年年积累下来的,也在我们的预料之内。”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的新产品要比往年更多,在一些新领域我们取得了突破。比如今年我们通过了国内第一台涡流纺纱机的科技成果鉴定,这代表了国产涡流纺纱机的真正成型。今年有很多类似的新产品鉴定会,比如还有特宽型非织造布设备、青岛宏大托盘式自动络筒机等等,数都数不过来。”



王树田说,今年从市场销售总量上的反映来看,纺纱设备受到的影响最大,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国内外原料成本的高价差。“但我对此还是比较乐观的,你看下ITMF的数据就知道了,这些年我们对全球纺纱领域的贡献率非常高,最近两年为什么行情下来了呢?很多人说是因为产能过剩,我不这么认为,‘过剩’的前提要看是开放的还是封闭的,如果市场是开放的,就不存在过剩的问题。


王树田接着分析,目前国内的情况是整个成本都虚高,“纺织机械行业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只要外部环境得以改善,纺织机械行业会过得更好。所以,我们的企业不要因为当前环境不好就觉得前途黯淡,从大的方面来看,我们的竞争力还是很强的,这点我们自己要加以肯定。”


2015年将是“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王树田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把“十二五”期间存在的行业问题总结清楚。如果‘十二五’的问题都还没搞清楚,那‘十三五’就只是做概念了;我们不去做概念,要研究实际问题,比如如何提高产品的可靠性?这需要科学的数据来说明,没有数据的话企业不服气。”



图为:陕西华燕HYF369喷气涡流纺纱机科技成果鉴定现场




“十三五”到底该怎么走


据了解,目前中国纺机协会正在着手做行业“十三五”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也在思考行业下一步该怎么走的问题?“十三五”究竟该以什么思想作为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王树田表示,总体思路还是要回归到产品本质上。


“纺织厂都要用最好的设备吗?不一定,先要适用。过去,我们一味追求高大上,现在应该首先追求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更高、更前沿的目标可以鼓励龙头企业去做。”王树田表示。他还例举了台湾纺机业的例子:“台湾地区的纺机产品为什么始终排在内地进口的前5名?就好在它们产品的可靠性上,纺织企业觉得用得放心,价格还不贵。所以,‘可靠性’要作为‘十三五’最重要的指导思想,我们的企业不要盲目追求高端,而要着力于解决痼疾,提高国产纺机的整体水平,让用户用得放心。


“提升自动化水平”也是行业“十三五”的重点工作之一。就当前行业对于自动化、智能化的理解,王树田表示,中国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不可能一步到位,设备使用主体也不可能一下子转变成为世界一流的企业,所以,不能把“智能化”吹得神乎其神,行业应扎实做好“自动化”,通过提升纺机的自动化水平来提升整个纺织工业的竞争力。“在未来五年,纺机自动化水平必将进一步提高,而这对专件器材的要求也将更高。”



此外,还有环保问题,这是一个社会性命题,中国纺织产业的发展也必须以环境友好的方式推进。“事实上,目前在环保问题上,无论纺织产业还是纺机行业,仍多处于被动状态。纺机行业作为中国纺织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应将设备的节能、环保性放在重点位置上。”


据悉,中国纺机协会曾做过一个小规模的调查,对比了国内设备与国外先进设备在节能环保性能上的差距,结果发现两者之间差距很大,几近40%!“分析其中的原因,制造工艺技术并不是重点,关键还在于行业企业经营者的理念没有改变,很多经营者将自己产品的生产销售视作‘短期行为’,而并非我们无法生产出更为节能环保的产品。”


就行业的环保发展路径,王树田也为企业提出了一个新思路:“再生纤维领域将会是纺机行业新的增长点,每年有大量的废弃纺织品,且行业正在加大废纺再利用,纺机企业可以在这个方面去开拓市场空间。”


正如王树田所言,中国纺机业有很多值得骄傲的地方,中国纺机行业是全球最全、综合实力最强的,在世界上举足轻重。“国际纺联对中国纺机市场也十分关注,也想听听中国纺机行业的声音。别人都看好我们,我们没有道理看轻自己。




文帅酷评:“新常态”难熬中有机会


今年的纺机行业生产经营座谈会,我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累”,十个人有九个喊累,可见这一年来多么不易。对于即将到来的2015年,多数人都有些疲态,当然,阳光心态的人也有。


最近去了一趟天津富怡集团,听王俊玲总经理说起,自【中国纺机】微信介绍了《未来服装工厂:第四代缝纫机》之后,4个客服电话都快被打爆了,前来询盘的人非常多。这个结果是我没预料到的,但也在情理之中,这恰好证明:即使在纺织服装业遭遇冷空气的当下,用户对先进技术仍充满了渴望,对优秀设备仍有强劲需求,这不亚于一股“暖流”。


看12月12日的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说: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有一点常常被忽略,即中国在研发投资上也在快速追上欧美,在不久的未来,中国还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科技大国之一。


这从另一种海外视角,再次验证了我们正在行进中的“新常态”。我建议,企业家们都仔细琢磨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新常态”9大要领,再结合企业实际来寻找方向,瞄准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如此,2015年并不可怕。


很多企业家都感觉,“新常态”太难熬了。那我就引用马云的话来作结吧:“大家一定要记住,好企业一定是在危机下成长起来的,今天的‘新常态’,所谓的挫折和困境,就是你最大的机会。问题在于你是否比别人先改变、先行动。”你觉得呢?





转自中国纺机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产品中心 | 销售网络 | 联系我们

青岛经纬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34460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0302371504号     技术支持: 华夏商务网

  • QQ咨询

  • 在线咨询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